肛门出血无痛感可能是由内痔、直肠息肉或直肠肿瘤等疾病原因引起的,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该症状多数情况下与器质性病变相关,少数可能由凝血功能障碍等全身性疾病导致。
1、内痔
肛管静脉丛扩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可能引起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一般无痛感。可通过肛门指诊或肛门镜检查确诊,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云南白药痔疮膏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行痔切除术。
2、直肠息肉
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在排便时受到机械刺激可能引发出血,血液多呈鲜红色且与粪便混合。部分绒毛状腺瘤可能出现黏液血便,可通过肠镜检查确诊并实施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需定期复查。
3、直肠肿瘤
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破坏黏膜及血管时可能引发间断性出血,血液多呈暗红色并混有坏死组织,可能伴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等症状。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早期可行根治性切除术结合放化疗,中晚期以综合治疗为主。
出现无痛性便血应及时至消化科或肛肠科就诊,50岁以上患者建议常规进行肠镜检查。日常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久站,观察出血频率和血色变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便后建议使用温水清洗肛门区域,若出血量突然增加或出现头晕等贫血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