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孕囊是指妊娠囊内未形成胚胎或胚胎停止发育的一种异常妊娠情况,属于胚胎停育的表现形式。其形成通常与染色体异常、母体因素以及感染等原因有关,需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是空孕囊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精子和卵子结合时染色体分离错误可能导致胚胎无法正常发育,妊娠囊内仅存羊膜和绒毛膜结构,无胎芽或胎心。这种情况多为偶发事件,通常与父母染色体无关,但反复出现需进行遗传学检查。
2、母体因素
母体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控制不佳等因素会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子宫纵隔等结构异常,以及免疫因素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都会导致子宫供血不足,影响胚胎正常生长发育,形成空囊。
3、感染因素
TORCH病毒感染(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等)、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环境或直接损害胚胎导致发育停滞。其中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孕早期可能干扰胚胎细胞分裂,造成妊娠囊持续空囊状态。
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当孕囊平均直径≥25mm未见卵黄囊,或孕囊存在2周后仍无胎心搏动即可确诊。处理方式包括期待治疗等待自然流产,药物流产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或行清宫术终止妊娠。流产后建议间隔3-6个月再孕,期间需排查内分泌、免疫及解剖因素,必要时进行孕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