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肠道出血是怎么回事?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道出血可能与消化道溃疡、肠道肿瘤、痔疮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若长期存在便血、腹痛等症状,需警惕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1、消化道溃疡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因胃酸侵蚀黏膜导致血管破裂,从而引发肠道出血。患者常伴有上腹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2、肠道肿瘤

结肠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侵犯血管导致出血。典型症状包括大便习惯改变、血便伴黏液、消瘦等。确诊后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配合化疗药物如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进行辅助治疗。

3、痔疮

内痔或混合痔患者在排便时可能因痔核破损出现便血,血液常呈鲜红色且附着于粪便表面。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化痔栓等外用药物,配合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循环。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避免久坐久站。

若出现持续便血或伴有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建议立即至消化内科就诊。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特别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治疗期间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和性状变化。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