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障碍的症状通常包括反复回忆创伤事件、回避相关刺激、情绪消极以及警觉性增高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该障碍多由突发创伤事件引发,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干预。
1、反复回忆创伤事件
患者常不自主地回想创伤经历,或在梦境中反复出现相关情景,甚至出现闪回现象,仿佛再次身临其境。这种侵入性记忆会显著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心慌、出汗等生理反应。
2、回避相关刺激
患者会主动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物品或活动,甚至拒绝讨论相关话题。严重者可能出现选择性遗忘,无法回忆起创伤事件的重要细节,这种行为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
3、情绪消极
常见持续性的负性情绪状态,表现为情感麻木、对事物失去兴趣、与他人疏离。部分患者会产生强烈的自责或负罪感,出现「为什么只有我活下来」等扭曲认知,可能伴随抑郁症状。
4、警觉性增高
表现为过度警觉、易受惊吓,可能出现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部分患者会变得易怒,出现无明确对象的愤怒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症状往往持续一个月以上。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等心理干预可获得较好疗效。若伴有严重焦虑或抑郁,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帕罗西汀、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接触可能引发创伤回忆的刺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