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可能带来感染、过敏反应、瘢痕形成、磁共振检查影响以及传播疾病等健康风险。具体风险程度与操作环境、色料成分及个人体质密切相关。
1、感染
纹身过程中若器械消毒不达标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化脓。严重时可发展成蜂窝织炎,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
2、过敏反应
部分色料含汞、镉等金属成分及偶氮染料,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典型症状包括纹身处红肿、瘙痒、皮疹,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3、瘢痕形成
瘢痕体质者纹身后易出现瘢痕疙瘩,表现为皮肤异常增厚隆起。此类增生性瘢痕可能需要曲安奈德注射液、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
进行磁共振检查时,含金属成分的纹身颜料可能在强磁场作用下产热,导致皮肤灼伤或干扰影像结果。部分劣质色料可能携带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血源性病原体,若器械重复使用且灭菌不彻底,可能造成疾病传播,确诊后需使用恩替卡韦片、索磷布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建议选择具备医疗资质的正规机构进行纹身,术后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若出现持续红肿、渗液或全身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避免自行挤压或涂抹偏方药物。纹身后至少观察2周,确保无异常反应后再接触公共水域等易感染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