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的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1型糖尿病、桥本甲状腺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需根据具体类型规范治疗。
1、类风湿关节炎
该病以对称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常见于手腕、手指等小关节。患者会出现晨僵、疼痛及活动受限,长期进展可能导致关节畸形。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或艾拉莫德片等抗风湿药物,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2、系统性红斑狼疮
属于累及多系统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典型症状包括面部蝶形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等。严重时可引发狼疮肾炎或神经精神症状。常用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羟氯喹片及免疫抑制剂,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
3、1型糖尿病:因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患者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同时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防止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4、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组织被淋巴细胞浸润,早期可能出现甲亢症状,后期多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确诊后需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选择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并定期复查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5、强直性脊柱炎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表现为夜间腰背痛、活动后缓解,严重者可能出现脊柱强直。治疗常采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疼痛,配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或生物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此类疾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应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日常需注意均衡营养,适度锻炼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同时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器官功能。出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血液抗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疾病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