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后常见的后遗症包括颅内感染、脑水肿、癫痫、神经功能损伤以及脑脊液漏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1、颅内感染
开颅手术会破坏颅骨屏障,若术中消毒不严或术后护理不当,细菌可能侵入颅内引发感染。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灶。
2、脑水肿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脑组织水肿,表现为头痛、恶心或意识障碍。治疗通常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等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必要时需进行去骨瓣减压术缓解脑组织压迫。
3、癫痫
脑组织损伤可能引发异常放电,导致术后癫痫发作。预防性使用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可降低发作风险,发作时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用药控制。
4、神经功能损伤
手术区域涉及运动、语言或感觉中枢时,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或感觉异常。需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合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5、脑脊液漏
硬脑膜缝合不严密或切口愈合不良时,可能出现脑脊液鼻漏或耳漏。轻度漏液可通过头高位卧床休息自行缓解,持续漏液需行腰椎穿刺引流或手术修补硬脑膜。
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定期复查头颅CT或MRI评估恢复情况。若出现持续性头痛、发热、肢体无力或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明确是否存在颅内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