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囊瘤属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通常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卵黄囊结构。这类肿瘤具有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且容易转移,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治疗。
1、生殖细胞肿瘤
卵黄囊瘤是生殖细胞肿瘤的一种亚型,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这类细胞在胚胎期可分化成不同组织,当发生恶性转化时形成包括卵黄囊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类型,常伴随甲胎蛋白(AFP)等标志物升高。
2、高度恶性肿瘤
该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侵袭性强,易通过血液或淋巴转移至肺、肝等器官。显微镜下可见特征性的Schiller-Duval小体,这种病理结构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3、好发于性腺及性腺外部位
约80%发生于卵巢或睾丸,以年轻女性卵巢多见。其余可出现在骶尾部、纵隔、腹膜后等中线部位,婴幼儿骶尾部发病可能与胚胎残留有关。
早期发现的患者通过手术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预后,常用化疗方案包括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等。确诊后建议前往肿瘤专科医院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AFP水平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