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通常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三段,各段在解剖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这种分段方式有助于临床定位病变位置及制定诊疗方案。
1、腹段
腹段是输尿管的上段部分,起自肾盂,沿腰大肌表面下行至骨盆入口处。此段位于腹膜后间隙,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裹,主要功能是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盆腔区域。腹段因位置较深,发生结石或炎症时可能引发腰部钝痛。
2、盆段
盆段自骨盆入口延伸至膀胱壁外侧,男性沿盆腔侧壁跨过髂血管,女性则在子宫阔韧带下方走行。此段与髂血管、生殖器官等结构相邻,妇科手术或盆腔肿瘤可能压迫该段导致肾积水。盆段的蠕动收缩有助于推动尿液进入膀胱。
3、壁内段
壁内段为输尿管斜行穿过膀胱壁的部分,长约1.5-2厘米。此段独特的倾斜走行形成抗反流机制,膀胱充盈时壁内段受挤压可防止尿液逆流。该段狭窄处是结石易卡顿部位,可能引起剧烈绞痛及血尿。
了解输尿管分段对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有重要意义。若出现血尿、腰痛或排尿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超声、CT等检查。日常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减少结石形成风险,并定期进行泌尿系统健康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