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肿是一种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慢性淋巴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或生殖器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异常增厚、粗糙,形似大象皮肤。该病多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与丝虫感染密切相关。
象皮肿通常由班氏丝虫或马来丝虫感染导致。寄生虫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后引发淋巴管炎症和阻塞,长期刺激可造成淋巴液回流障碍。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反复发热、淋巴管炎,随着病情进展,患处皮肤逐渐增厚、变硬,出现结节或疣状增生,严重时肢体显著肿胀变形。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血液微丝蚴检查。治疗上,乙胺嗪、伊维菌素等药物可杀灭幼虫,但对于已形成的组织增生需配合消肿护理或手术干预。
预防象皮肿需注重防蚊灭蚊,在流行区避免蚊虫叮咬。感染者应尽早接受规范治疗以减缓病情进展,日常注意保持患处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或皮肤改变,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