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肿可能是由扭伤、关节炎、静脉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措施。常见原因包括运动损伤、炎症反应或血液循环异常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扭伤
脚踝关节在运动或行走时过度拉伸或扭转可能导致韧带损伤,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进行冰敷和加压包扎,减少出血和水肿。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云南白药气雾剂或活血止痛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
2、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炎患者常出现晨僵、关节对称性肿胀等症状。治疗需联合使用甲氨蝶呤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抗风湿药物,配合超声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改善关节功能。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长时间负重行走。
3、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表现为傍晚踝部肿胀、皮肤色素沉着。建议白天穿戴医用弹力袜,口服地奥司明片或羟苯磺酸钙胶囊改善微循环。严重静脉曲张患者可能需要射频消融术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
发现脚踝肿胀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有皮肤温度升高、紫绀等情况,应及时至血管外科或骨科就诊。日常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时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运动前做好充分热身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