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一般不能自愈,具体是否能够自行恢复与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需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延误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腹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脏器穿孔等因素引发。腹膜作为覆盖腹腔内脏器的保护膜,发生炎症后会出现剧烈腹痛、发热、腹肌紧张等典型症状。若为消化道穿孔引起的继发性腹膜炎,漏出的消化液和细菌会持续刺激腹膜,这种情况必须通过外科手术修补穿孔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对于肝硬化患者并发的原发性腹膜炎,若不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感染可能扩散至血液引发败血症。
少数免疫功能较强的年轻患者,在轻微原发性腹膜炎早期可能表现为轻度腹痛和低热。这种情况下通过充分卧床休息、静脉补液支持等处理,存在一定自限性可能。但此类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且存在病情突然恶化的风险。患者若出现持续超过12小时的腹痛、体温超过38.5℃、腹部按压痛明显等症状,提示感染正在进展,此时必须立即就医。
建议出现疑似腹膜炎症状时,应在发病6小时内就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疗程。恢复期应注意维持电解质平衡,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饮食,避免增加腹腔压力。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血液炎性指标,确保炎症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