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可能会引起过敏发痒,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人群食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而多数人不会产生明显不适。
1、过敏体质
若自身属于过敏体质或对草莓中的某些成分敏感,食用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并释放组胺,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红斑或荨麻疹等症状。此时需立即停止食用,并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
2、非过敏体质
大多数人群食用草莓不会引发过敏反应,其含有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对健康有益。但需注意清洗表面残留的农药或花粉,避免因污染物刺激皮肤引发瘙痒。
3、交叉过敏
部分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群,可能因交叉反应对草莓产生过敏。这类患者接触草莓后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瘙痒、嘴唇肿胀等局部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呼吸困难。
食用草莓后若出现皮肤发痒,可通过冷敷缓解局部症状。建议记录饮食情况,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反复出现过敏反应者应避免再次食用,并及时到皮肤科或变态反应科就诊排查致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