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搐症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药物,常见原因包括高热惊厥、癫痫、电解质紊乱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家长不可自行盲目使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1、高热惊厥
若抽搐由发热引起,需及时退热并止痉。临床常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同时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或苯巴比妥肌肉注射控制抽搐发作。发作期间需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
2、癫痫
确诊为癫痫的患儿需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口服液、左乙拉西坦片或奥卡西平混悬液。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肝功能,根据发作频率调整剂量,不可随意减停药物。
3、电解质紊乱
低钙血症引起的抽搐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低镁血症则需使用硫酸镁注射液。同时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性疾病,针对原发病进行补液和离子调节治疗。
4、中枢感染
脑炎或脑膜炎导致的抽搐需及时住院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注射液抗病毒、头孢曲松钠抗细菌感染,同时配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严重病例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生命支持治疗。
儿童出现抽搐时需立即侧卧防止窒息,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及时送医进行脑电图、头颅MRI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波动,定期复查评估神经系统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