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主要是由鼻腔黏膜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产生的,也可能与鼻窦、泪腺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其形成和排出是人体正常的生理保护机制之一。
1、鼻腔黏膜腺体和杯状细胞
鼻腔黏膜分布着大量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它们持续分泌清稀的黏液,起到湿润鼻腔、吸附灰尘和微生物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这些分泌物会被纤毛运动推向咽喉部,与唾液混合后无感吞咽。
2、鼻窦
鼻窦黏膜同样具有分泌功能,其产生的黏液会通过窦口排入鼻腔。当发生鼻窦炎时,分泌物增多且变得黏稠,可能出现黄绿色脓涕,伴随鼻塞、面部胀痛等症状。
3、泪腺
泪腺分泌的泪液除湿润眼睛外,部分会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情绪激动或眼部受刺激时大量流泪,会明显增加鼻腔内的液体量,形成清涕从鼻孔流出。
4、炎症或感染
病毒、细菌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会导致鼻腔黏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亢进。此时鼻涕量显著增加,可能呈水样(过敏)、黏稠状(细菌感染)或带血丝(黏膜损伤)。
日常应注意保持环境湿度适宜,避免接触冷空气、粉尘等刺激因素。若出现持续流脓涕、鼻塞、头痛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查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并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