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可能是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血管病变以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的。若发现肺部结节,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感染
细菌、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肺部炎性反应,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结节。例如肺结核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咳嗽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治疗,并配合影像学复查。
2、良性肿瘤
肺错构瘤、炎性假瘤等良性占位病变在CT检查中可呈现为结节。这类结节通常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若无症状可定期观察,若体积较大影响呼吸功能,可能需手术切除。
3、恶性肿瘤
原发性肺癌或转移癌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肺结节,多伴有分叶状、毛刺征等特征。确诊需通过穿刺活检,早期患者可能需进行肺段切除术,并配合化疗药物如注射用顺铂、紫杉醇注射液等治疗。
4、血管病变
肺动静脉畸形、血管瘤等血管异常可能在肺部形成结节样改变。增强CT或血管造影可辅助诊断,部分病例需介入栓塞治疗。
5、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石棉、粉尘等有害物质可能诱发肺部结节形成,此类患者需脱离污染环境,并定期进行胸部CT监测结节变化。
日常需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注意佩戴口罩防护空气污染物。若发现结节短期内增大或形态异常,应及时到呼吸科或胸外科就诊,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切勿自行使用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