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及切开引流等,具体需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若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应及时就诊。
1、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挤压患处。建议每日用温水及温和清洁剂清洗皮肤,穿透气衣物减少摩擦。若为油性皮肤可适当使用控油产品,但需避开破损部位。
2、外用药物
细菌感染可遵医嘱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类外用药。真菌性毛囊炎常用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合并炎症时短期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复方制剂。
3、口服药物
广泛性感染或伴随发热者,需口服头孢克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真菌感染顽固者可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但需监测肝功能。免疫低下患者需同步调节免疫功能。
4、物理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毛囊炎可采用红蓝光照射、超短波治疗等物理疗法,通过光热效应抑制细菌繁殖,促进炎症吸收。
5、切开引流
已形成明显脓肿且波动感显著时,需由医生进行切开排脓,术后定期换药防止继发感染。深部脓肿可能需放置引流条。
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控制原发病,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扩散等情况,应立即到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