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能与代谢异常、激素变化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需及时就医处理。该病是妊娠晚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1、代谢异常
部分患者存在脂肪酸氧化障碍,尤其是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脂肪代谢产物堆积在肝细胞内。这种情况可能与孕妇体内肉碱缺乏有关,使得长链脂肪酸无法正常分解,进而引发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和低血糖等代谢紊乱表现。
2、激素变化
妊娠后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影响肝脏脂肪代谢酶的活性。这些激素变化会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导致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蓄积。临床常见患者伴随血压升高和肾功能异常,提示多器官受累可能。
3、遗传因素
某些基因缺陷如长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LCHAD)缺乏,会增加患病风险。这类遗传性代谢疾病在妊娠期由于母体代谢负荷加重而显现,胎儿也可能携带相同基因缺陷。此类患者再次妊娠时复发风险较高,需进行遗传咨询。
该病起病急骤,确诊后需立即住院治疗,通过血液净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支持治疗改善预后。若病情进展迅速,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建议孕妇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出现持续呕吐或皮肤黄染时应尽早就医,由产科和肝病科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