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一旦发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病死率接近100%。但若能在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前及时处理暴露伤口并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发病。因此,及时预防和暴露后处置是关键。
1、暴露后及时处理
被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随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处理能减少病毒数量,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需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2、发病后无有效治疗
狂犬病毒一旦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会引发恐水、恐风、吞咽困难等症状。此时病毒已破坏神经功能,目前所有治疗手段如镇静、呼吸支持等均为对症支持治疗,无法阻止病情进展。
若发生可疑动物接触史,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必须立即就医并按规范完成暴露后预防。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为宠物定期接种疫苗。暴露后处置的及时性与完整性直接决定预防效果,需严格遵循医嘱执行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