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的形成通常与便秘、腹泻、肛门炎症、外伤以及肛门括约肌痉挛等因素有关。若长期存在相关诱因,可能造成肛门皮肤损伤或血供不足,进而形成裂口并难以愈合。
1、便秘
排便时过度用力或粪便干硬可能撕裂肛门皮肤,导致肛裂。患者常伴有排便疼痛、出血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开塞露、聚乙二醇4000散等药物软化粪便,促进顺利排便。
2、腹泻
频繁排稀便会刺激肛周皮肤,容易引发局部糜烂和裂伤。常伴有肛门灼热感或瘙痒,需针对腹泻原因治疗,可选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止泻药物。
3、肛门炎症
肛窦炎、肛周脓肿等炎症性疾病会降低局部皮肤抵抗力,增加撕裂风险。患者可能出现红肿、渗液等症状,可使用红霉素软膏、甲硝唑片、高锰酸钾外用片进行抗感染治疗。
4、外伤
肛门指检、手术操作或分娩时产道扩张过度可能直接损伤肛管皮肤。需保持创面清洁,可局部涂抹复方角菜酸酯乳膏促进愈合,必要时需外科清创处理。
5、肛门括约肌痉挛
括约肌持续性收缩会导致局部缺血,影响裂口修复。典型表现为剧烈疼痛,可采用硝酸甘油软膏外涂缓解痉挛,配合温水坐浴改善血液循环。
日常需注意增加饮水量及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或长时间如厕。出现持续出血、化脓或疼痛加重时,应及时到肛肠科进行肛门镜或括约肌压力检测,排除克罗恩病、结核等全身性疾病因素,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