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局部药物治疗、口腔清洁护理、饮食调整、卫生管理以及增强免疫力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1、局部药物治疗
鹅口疮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制霉菌素混悬液、碳酸氢钠溶液等,可直接涂抹在口腔黏膜病变部位抑制真菌繁殖。对于婴幼儿患者,需注意药物浓度和涂抹频次。
2、口腔清洁护理
每次哺乳或进食后,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黏膜,减少奶渍或食物残渣滞留。成人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杀菌,但需避免吞咽。
3、饮食调整
减少高糖类食物摄入,避免刺激真菌增殖。婴幼儿哺乳后需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母乳喂养的母亲应保持乳头清洁干燥。成人需戒烟戒酒,避免辛辣、过烫食物刺激创面。
4、卫生管理
患者使用的奶瓶、餐具需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成人需更换牙刷,并定期对假牙进行专业清洁。家庭成员需注意手卫生,接触患儿前后应规范洗手。
5、增强免疫力
对于反复发作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脾氨肽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黏膜修复。
鹅口疮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完成抗真菌疗程,不可自行停药。日常应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变化,若出现吞咽困难、发热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诊。哺乳期母亲若出现乳头皲裂或乳晕脱屑,应同步接受治疗以防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