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可能是营养不良、失血以及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具体原因进行干预。生理性因素如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病理性因素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1、营养不良
长期铁、叶酸或维生素B12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素食者或挑食人群易缺乏血红素铁,孕妇因需求量增加可能出现相对不足。日常可通过摄入红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补充,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颗粒、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
2、失血
急性外伤出血或慢性失血均可导致血红蛋白下降。胃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能伴随黑便,女性子宫肌瘤导致的经量过多会周期性失血。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消化道出血可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止血,月经过多可应用氨甲环酸片,严重贫血需静脉输注蔗糖铁注射液。
3、慢性疾病
慢性肾病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这类贫血需治疗原发病,肾性贫血患者可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同时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补充铁储备。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可能出现骨髓抑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发现血红蛋白浓度偏低时,建议进行血清铁蛋白、粪便潜血、肾功能等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回升情况,切忌自行购买补血药物,防止掩盖潜在疾病。急性失血或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