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脓水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疾病原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若伴随耳痛、瘙痒或听力下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频繁掏耳、游泳进水或皮肤破损后。患者可能出现耳道红肿、瘙痒及黄色脓性分泌物。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控制感染,同时需保持耳道干燥。
2、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常因感冒、鼻炎等引发,炎症导致中耳积液化脓,脓液可能经鼓膜穿孔流出。典型症状包括耳痛、发热、听力减退等。急性期需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若鼓室积液严重可能需鼓膜切开引流。
3、鼓膜穿孔
耳部外伤、爆震伤或长期中耳炎均可能导致鼓膜穿孔,穿孔后外耳道进入的病原体易引发感染流脓。患者可能出现耳鸣、耳闷及脓血性分泌物。治疗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使用头孢丙烯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预防感染,较大穿孔需行鼓膜修补术。
出现耳朵流脓需避免自行掏挖或进水,禁用棉签擦拭耳道深处。建议尽早就诊耳鼻喉科进行耳镜、听力检查及脓液培养,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评估鼓膜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