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洗澡的正确方法通常包括准备物品、调整环境、正确姿势、清洁顺序以及后续护理等步骤。家长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新生儿受凉或呛水。
1、准备物品
提前准备好婴儿浴盆、水温计、干净毛巾、婴儿专用沐浴露等物品。水温建议控制在38℃-40℃,可用手肘测试水温是否适宜。需将更换衣物、尿布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2、调整环境
洗澡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6℃-28℃,避免通风口直吹。建议选择在两餐之间进行,新生儿不宜空腹或刚进食后洗澡。洗澡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为宜。
3、正确姿势
用左前臂托住新生儿头颈部,手掌扶住腋下,使头部高于水面。右手持软毛巾蘸水润湿头发和身体,注意避免水流进耳道。清洗后背时可让新生儿俯卧在手臂上。
4、清洁顺序
按照头面部-颈部-上肢-前胸-腹部-下肢-背部的顺序清洗。需用婴儿专用棉签清理耳廓、脐部等褶皱处,但脐带未脱落前应避免浸水。女婴清洗外阴需从前向后轻拭。
5、后续护理
洗后立即用预热的浴巾包裹擦干,尤其注意皮肤褶皱处。可涂抹婴儿润肤乳进行保湿,脐部用碘伏消毒。穿好衣物后适当喂奶安抚,观察有无皮肤发红等异常反应。
新生儿洗澡需使用专用洗护产品,避免使用碱性肥皂。若发现皮肤破损、红疹或体温异常,应暂停洗澡并及时就诊。每次洗澡后需彻底清洁浴盆,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