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外踝通常是指踝关节外侧的骨性突起,即腓骨远端膨大的部分,属于足部与小腿连接处的重要结构。该部位容易在运动或外伤时发生损伤,日常需注意防护。
1、解剖位置
脚外踝位于小腿外侧下端,是腓骨远端的骨性隆起,与内踝共同构成踝关节的稳定性结构。从体表可触及,位置相对表浅,通常在足部背伸时更为明显。其下方与距骨形成关节面,参与足部的屈伸和内外翻活动。
2、结构组成
外踝主要由腓骨远端膨大部分构成,表面覆盖骨膜和软骨组织。周围附着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及跟腓韧带等重要稳定结构,这些韧带与跟腱、腓骨长短肌腱共同维持踝关节稳定性。外踝内侧的关节面与距骨外侧关节面形成踝穴,构成滑车关节结构。
3、功能与临床意义
外踝在行走、跑跳时承受较大应力,具有传导体重和缓冲震荡的作用。该部位骨折常发生在旋后外旋型损伤中,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外踝韧带损伤约占踝关节扭伤的85%,需通过MRI检查明确韧带损伤程度。
日常活动中建议穿着合脚鞋具,运动前做好踝关节热身。若出现持续肿胀、疼痛或关节不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X线或磁共振检查,排除骨折或韧带撕裂可能。踝关节损伤后需严格遵循RICE原则进行处理,必要时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