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性囊肿或肿瘤性囊肿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大多数情况下卵巢囊肿属于生理现象,但部分可能存在疾病风险。
1、生理性原因
卵巢在月经周期中会形成生理性囊肿,如滤泡囊肿和黄体囊肿。滤泡囊肿是由于成熟卵泡未破裂排卵,卵泡液潴留形成;黄体囊肿则因黄体持续存在或出血所致。这类囊肿直径通常小于5厘米,2-3个月经周期后多会自然消退,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卵巢表面,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这类囊肿会引发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等症状,超声检查可见囊内密集点状回声。确诊后可通过地诺孕素、孕三烯酮等药物控制病情,较大囊肿可能需要腹腔镜手术。
3、炎症性囊肿
慢性盆腔炎症导致输卵管卵巢粘连,炎性渗出物积聚形成囊肿。患者常伴有下腹坠痛、腰骶酸痛及异常阴道分泌物,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治疗需用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抗感染,配合康妇消炎栓等中成药,形成脓肿时需手术引流。
4、肿瘤性囊肿
包括良性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以及交界性或恶性肿瘤。这类囊肿生长较快,超声可见囊实性结构或乳头状突起,CA125等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确诊需结合病理检查,治疗以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为主,恶性者需配合放化疗。
日常应注意定期妇科体检,初次发现的卵巢囊肿建议2-3个月经周期后复查超声。若出现持续腹痛、异常出血或囊肿迅速增大,应及时就诊妇科完善肿瘤标志物、增强CT等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绝经后妇女新出现的卵巢囊肿需特别警惕肿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