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䓬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以及其他类型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来缓解焦虑情绪,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常用药物包括舍曲林片、氟西汀胶囊、帕罗西汀片等,通常需要连续服用2-4周才能显现疗效,适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和社交恐惧症。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此类药物可同时调节两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对伴随躯体症状的焦虑效果较好。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度洛西汀肠溶片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等副作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生理指标。
3、苯二氮䓬类药物
作为快速起效的抗焦虑药,能增强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的作用,常用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等。但由于存在耐受性和依赖性风险,通常建议短期使用(不超过4周),适用于急性焦虑发作的临时控制。
4、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片、美托洛尔片等药物可通过阻断肾上腺素受体,改善焦虑引起的震颤、心悸等躯体症状,特别适用于特定场合的焦虑表现,但对情绪症状缓解作用有限。
5、其他类型药物
丁螺环酮片等5-羟色胺部分激动剂适用于轻度焦虑,具有较少镇静作用;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也可作为二线选择。部分难治性病例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方案。
焦虑症患者应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期间应保持规律复诊,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突然停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干预措施,可获得更全面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