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综合征一般是指个体在遭遇强烈或持续的心理、生理应激源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常见诱因包括创伤事件、长期压力、环境突变等,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情绪波动以及头痛、心悸等躯体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生活。
应激综合征的发生与人体面对外界刺激时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关。当应激源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或适应范围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引发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心理层面则可能出现注意力下降、易激惹或情感麻木等症状。长期未得到干预的应激反应可能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等疾病。不同人群表现存在差异,例如儿童可能出现行为异常,成年人可能出现工作效能降低。
若存在长期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或躯体不适,建议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症状持续加重或伴有自伤倾向时,需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规范化干预,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