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多发息肉可能与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腺瘤性息肉等因素有关。该症状通常是体检时发现,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部分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
1、胆固醇代谢异常
长期高胆固醇饮食或肥胖可能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形成结晶沉积在胆囊壁,逐渐形成胆固醇性息肉。此类息肉多为多发,直径常小于1cm,通常伴随血脂异常,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口服熊去氧胆酸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药物干预。
2、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
反复发生的胆囊炎症或结石摩擦刺激胆囊黏膜,会引起炎性增生形成息肉。此类患者往往存在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超声可见胆囊壁增厚。治疗时可选用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必要时需行胆囊切除术。
3、腺瘤性息肉
约占胆囊息肉的5%-10%,属于肿瘤性病变,存在癌变可能。这类息肉多为单发但偶见多发,生长速度较快,直径超过1cm时建议手术切除。确诊需结合增强CT或超声造影检查,不能单纯依靠普通B超判断性质。
发现胆囊多发息肉应每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避免进食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若出现持续性疼痛、息肉快速增长或直径超过1cm,建议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必要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常需保持规律饮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