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痘在医学上称为痤疮,通常包括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痤疮在临床表现和形成机制上存在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处理方式。
1、白头粉刺
毛囊口被角质细胞和皮脂混合物堵塞形成闭合性粉刺,表现为皮肤表面凸起的白色小颗粒,触感较硬。这类粉刺未与外界接触,内部皮脂未被氧化,需注意避免用手挤压以防感染。
2、黑头粉刺
属于开放性粉刺,毛囊口扩张后皮脂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变黑,常见于鼻翼、额头等皮脂腺发达区域。日常需加强清洁,必要时可使用含水杨酸成分的护肤品帮助溶解角栓。
3、丘疹
炎症性痤疮的早期表现,毛囊周围出现红色隆起,直径小于1厘米,可能伴随疼痛感。此时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引发免疫反应,可局部使用抗生素类药膏如克林霉素凝胶。
4、脓疱
炎症进展后形成的顶端带脓疱的皮损,内含白细胞和细菌代谢产物。此类皮损容易破溃感染,需严格消毒处理,必要时医生会开具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药控制感染。
5、结节囊肿
直径超过1厘米的深在性炎性皮损,触摸有波动感或坚硬感,可能遗留瘢痕。这类严重痤疮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口服异维A酸、激光治疗或激素注射。
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若痤疮反复发作或出现囊肿型皮损,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切勿自行挤破皮损以免加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