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引发胃肠道症状、发热、脱水、头痛以及肌肉酸痛等表现,具体症状因人而异。若出现相关症状需尽早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处理。
1、胃肠道症状
沙门氏菌进入人体后通常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刺激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的粪便中可见黏液或血丝。这类症状通常在感染后6-72小时内出现。
2、发热
沙门氏菌感染属于细菌性感染,病原体释放的毒素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患者体温可能升高至38℃以上,伴随畏寒或寒战表现,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3、脱水
频繁呕吐和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及电解质大量流失。轻度脱水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血压下降等症状,婴幼儿及老年人群体更易发生此类情况。
4、头痛
发热状态下血管扩张可能引发头部胀痛,同时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可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头痛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通常集中在额部或颞部,适当休息或降温后可缓解。
5、肌肉酸痛
机体在对抗感染时产生的炎症因子可能引发全身性反应。患者常自觉四肢或躯干肌肉酸胀乏力,活动时症状加重,该症状多与发热同时存在。
日常需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蛋类。出现持续腹泻、高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感染科就诊,通过血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轻度脱水患者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治疗,具体用药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