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性粒细胞偏高是怎么回事

郑积富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细菌感染、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等病理性因素有关。若数值持续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妊娠期等生理状态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这类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促使骨髓释放更多中性粒细胞进入外周血,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休息后数值可逐渐恢复正常。

2、细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感染如肺炎、阑尾炎等疾病会刺激机体免疫反应,促使中性粒细胞在感染部位聚集。患者可能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需进行血培养或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炎症反应或组织损伤

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或风湿性疾病引发的炎症反应,会导致坏死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刺激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患者可能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泼尼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日常应注意观察是否伴有发热、乏力等伴随症状,避免自行服用升白细胞药物。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持续大于7.5×10^9/L或合并其他血象异常,应及时进行骨髓穿刺等检查排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