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起水泡可通过日常护理、物理处理、药物治疗、预防感染以及就医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需结合水泡的成因及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常见原因包括摩擦、感染或过敏等,若伴有红肿热痛需警惕继发感染。
1、日常护理
若水泡较小且无破损,需减少足部活动,避免继续摩擦刺激。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自行刺破水泡,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2、物理处理
对于较大且张力高的水泡,可在消毒后用无菌针头穿刺引流。使用碘伏消毒水泡及周围皮肤,穿刺后保留表皮覆盖创面,外敷无菌纱布保护,每日更换敷料。
3、药物治疗
若水泡因真菌感染引起,可遵医嘱涂抹联苯苄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若局部存在红肿,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必要时口服阿莫西林胶囊。
4、预防感染
水泡破损后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外涂红霉素软膏促进愈合。避免撕扯表皮或强行剥除,以免暴露真皮层引发疼痛或感染。
5、就医治疗
若水泡周围皮肤发红、渗液增多或伴有发热,可能提示感染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清创处理。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水泡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处理以防糖尿病足。
日常需避免穿不合脚的鞋子,运动时可使用防摩擦贴保护足部。若水泡反复发作或伴随瘙痒、脱屑等症状,建议排查真菌感染、湿疹等疾病,并遵医嘱规范治疗。自行处理时需严格消毒工具,避免共用物品导致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