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在解剖学上通常分为三个部分,即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中十二指肠是连接胃与空肠的起始段,根据其走行可进一步分为四段: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以下是详细分述:
1、十二指肠
位于小肠起始端,呈C形环绕胰头,分为四段。上部与胃幽门相连,降部有胆总管和胰管的开口,水平部横跨脊柱,升部连接空肠。其功能包括接收胃内容物、参与消化液分泌及营养吸收。
2、空肠
位于十二指肠和回肠之间,约占小肠全长的五分之二。其黏膜皱襞密集,绒毛结构丰富,主要负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空肠壁较厚,血管分布密集,蠕动活跃。
3、回肠
位于小肠末端,与空肠无明显分界,约占小肠全长的五分之三。回肠黏膜皱襞逐渐减少,淋巴组织(如集合淋巴结)较多,主要参与维生素B12、胆盐的吸收,并将未被吸收的物质输送至大肠。
需要注意的是,十二指肠的四段划分属于其内部结构细分,并非独立的小肠组成部分。若出现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通过影像学或内镜评估小肠形态及功能状态。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