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子宫肌瘤通常需要做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以及血液检查等,具体选择需结合病情和医生建议。
1、超声检查
超声是筛查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包括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两种方式。经阴道超声分辨率更高,可清晰显示肌瘤位置、大小、数量及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对于肌瘤直径≥0.5cm的病变均能有效识别,还能评估肌瘤血供情况,帮助判断肌瘤是否发生变性。
2、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肌瘤与子宫肌层、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尤其是对于多发性肌瘤或肌瘤体积较大者,可帮助判断肌瘤类型(如黏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该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鉴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但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较长。
3、宫腔镜检查
适用于疑似黏膜下肌瘤的患者,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及肌瘤突向宫腔的程度。检查时需将镜体经宫颈置入宫腔,能发现直径小至0.3cm的黏膜下肌瘤,同时可进行活组织取样,但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引起出血或感染风险。
4、诊断性刮宫
针对伴有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排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操作时需使用刮匙进入宫腔,可能引起疼痛或子宫穿孔等并发症,现已逐渐被宫腔镜下活检替代。
5、血液检查
常规进行血常规检测可评估贫血程度,尤其是长期月经过多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部分患者需检测性激素六项,排除内分泌紊乱因素,但不作为肌瘤诊断的直接依据。
出现月经异常、盆腔压迫症状或生育障碍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生育需求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检查方案,必要时结合多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所有侵入性检查需在严格消毒条件下进行,术后需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定期复查监测肌瘤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