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栓是如何形成的

罗文琦 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血栓的形成通常与血管损伤、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异常聚集,最终形成血栓。

1、血管损伤

当血管内皮受到外伤、手术或炎症等损伤时,胶原纤维会暴露并激活血小板。此时,血小板会黏附在损伤部位并释放ADP、血栓素A2等物质,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临时止血栓块。若未及时修复,可能发展为病理性血栓。

2、血流缓慢

长期卧床、久坐或心力衰竭等情况会使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滞时,凝血因子容易在局部堆积并被激活,同时血细胞更容易相互黏附。这种情况常见于下肢深静脉,是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

3、血液高凝状态

某些疾病如恶性肿瘤、抗磷脂综合征,或妊娠、口服避孕药等生理状态,会导致凝血因子浓度升高或抗凝物质减少。例如V因子Leiden突变会使血液更易凝固,这类遗传性或获得性因素显著增加血栓风险。

预防血栓需保持适度运动、避免久坐,术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若出现肢体肿胀、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D-二聚体检测评估血栓风险,切勿自行服用抗凝药物以免引发出血并发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