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由长期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肝病,其特点是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和肝细胞结节性再生。这种疾病通常由肝炎、酒精、脂肪肝等多种因素引起,最终可能引发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等严重后果。
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广泛坏死,导致残存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并伴随纤维组织增生。这些纤维间隔和再生结节破坏了肝脏正常结构,使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常见病因包括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等。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腹胀、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建议存在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筛查。确诊后需严格戒酒,病毒性肝炎患者应规范抗病毒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优质蛋白饮食,避免进食坚硬粗糙食物。若出现呕血、黑便或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诊治。通过早期干预和规范管理,可以有效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