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作为一味中药,通常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止痉以及祛风解毒等功效与作用。其性味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临床多用于外感或内伤引起的相关病症。
1、疏散风热
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可疏散肌表风热。对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微恶风寒等症状,常与薄荷、菊花配伍使用。其有效成分能促进体表血液循环,加速邪气外散。
2、清利头目
本品上行头目,能清肝经风热。对肝火上炎或风热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视物昏花有改善作用,古籍记载可与决明子、夏枯草同用。现代研究表明其黄酮类成分具有改善眼部微循环的作用。
3、止痛
通过祛除外邪和疏通经络双重机制缓解疼痛,对风热头痛、齿龈肿痛及风湿痹痛均有疗效。所含挥发油成分能抑制疼痛介质的释放,特别对太阳穴胀痛、偏头痛效果显著。
4、止痉
归肝经的特性使其能平抑肝阳、缓解肌肉痉挛。适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及小儿惊风出现的肢体抽搐,常配伍钩藤、天麻等息风药物。
5、祛风解毒
对风邪挟毒引起的皮肤疮疡、风疹瘙痒有消散作用,可外用煎汤熏洗或与连翘、金银花同用。其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使用蔓荆子需注意其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煎服常用量为5-10克,外用时需配伍其他药物增强疗效。具体用药方案应经中医师辨证后确定,不可自行加大剂量或长期服用,以免损伤阳气。出现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