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谨慎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部分降压药以及肾毒性中药等,用药前应严格遵医嘱评估风险。
1、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血管收缩,进一步减少肾脏血流灌注,加重肾功能损伤。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还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管坏死。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易在肾皮质蓄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引起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
3、碘造影剂
血管造影或增强CT检查中使用的含碘造影剂可能诱发造影剂肾病,尤其在脱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风险更高。检查前后需充分水化,必要时暂停肾毒性药物。
4、ACEI/ARB类降压药
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等药物虽能降低尿蛋白,但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及高钾血症。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严重肾衰竭患者需调整剂量。
5、肾毒性中药
如关木通、广防己等马兜铃酸类中药,以及朱砂、雄黄等含重金属成分的中药,可能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或重金属沉积,导致不可逆肾损伤。
慢性肾病患者应主动告知医生病史,避免自行购买药物或保健品。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尿常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若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等异常,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