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患者饮食需注意少食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食物、补充营养以及保持水分,具体饮食方案需结合病情调整。
1、少食多餐
建议将每日三餐分为5-6餐,每餐摄入量控制在正常餐量的1/2-2/3,避免胃部过度扩张。进食时需细嚼慢咽,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性摩擦。餐后避免立即平躺或剧烈运动,防止胃酸反流加重黏膜损伤。
2、避免刺激性食物
需禁食辣椒、酒精、浓茶、咖啡等辛辣或含咖啡因的饮品,减少胃酸分泌。同时避免过热、过冷或腌制类食物,如火锅、冰淇淋、咸菜等,防止温度或化学刺激导致糜烂加重。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减少煎炸或烧烤类食品。
3、选择易消化食物
急性期可进食米粥、软面条、鸡蛋羹等低纤维食物,缓解期逐渐增加嫩叶蔬菜、去皮水果等。需避免粗纤维食物如竹笋、芹菜,以及糯米、年糕等黏性食物,防止加重胃排空负担。若伴随反酸症状,需减少红薯、豆浆等易产气食物。
4、补充营养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胸肉、豆腐等,促进胃黏膜修复。可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材如西兰花、猕猴桃,但需注意水果不宜空腹食用。贫血患者可遵医嘱补充铁剂,同时配合瘦肉、动物肝脏等食物改善缺铁状态。
5、保持水分
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ml,分次饮用温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稀释胃酸。合并呕吐或腹泻时,可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饭前半小时避免大量饮水,防止影响消化功能。
糜烂性胃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饮食需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建议记录饮食日记,及时排查可能诱发不适的特定食物。
科普文章,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