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的正常值范围通常包括颜色、透明度、pH值、尿比重、蛋白质、葡萄糖、红细胞、白细胞、酮体、尿胆原、亚硝酸盐等项目。具体数值需结合实验室标准及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1、颜色
正常尿液颜色为淡黄色至深黄色,主要与饮水量及尿色素浓度有关。若出现红色、酱油色或乳白色等异常颜色,可能提示血尿、血红蛋白尿或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
2、透明度
正常新鲜尿液呈清澈透明状,放置后可能出现轻微浑浊。若立即出现浑浊,可能与尿液中存在结晶、细菌、黏液或脓细胞等病理成分有关。
3、pH值
正常范围在4.5-8.0之间,平均约为6.0。饮食结构、代谢状态及药物使用均可影响酸碱度,如素食者尿液偏碱性,而高蛋白饮食者尿液偏酸性。
4、尿比重
参考值为1.015-1.025,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数值增高常见于脱水、糖尿病,降低则可能提示肾功能受损或大量饮水。
5、蛋白质
定性试验正常为阴性,24小时定量应小于0.15g。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后,病理性蛋白尿需警惕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
6、葡萄糖
正常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若检测阳性需排查糖尿病、肾性糖尿或妊娠期生理变化。确诊需结合血糖检测结果。
7、红细胞
正常尿液中偶见红细胞,镜检每高倍视野应≤3个。持续性血尿可能由结石、肾炎、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
8、白细胞
正常尿液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数值增高提示尿路感染,需结合尿培养结果判断病原体类型。
9、酮体
正常为阴性,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或严重呕吐等代谢异常状态。
10、尿胆原
正常为弱阳性或阴性。数值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溶血性黄疸或肝细胞损伤,完全阴性可见于梗阻性黄疸。
尿常规检查前应留取清洁中段尿,女性需避开月经期。若某项指标异常,建议复查并配合尿沉渣镜检、肾功能检测等进一步检查,由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避免自行解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