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联合用药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感染程度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方案。早期规范治疗通常可获得较好效果,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需增加饮水量,每日建议饮水2000ml以上,通过增加排尿频率冲刷尿道,减少细菌滞留。同时需注意外阴清洁,避免憋尿或过度劳累,有助于缓解尿频、尿痛等症状。
2、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单纯性下尿路感染通常口服给药3-7天,而上尿路感染可能需要静脉给药2周。用药前建议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确保选择敏感抗生素。
3、联合用药
合并糖尿病、泌尿系统结石等基础疾病时,需在抗感染同时控制血糖或排石治疗,可联合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复杂性感染可能需要两种抗生素联用,如头孢曲松联合阿米卡星。
4、手术治疗
存在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解剖结构异常时,需通过尿道扩张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解除梗阻,消除感染反复发作的诱因。术后仍需配合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减少辛辣食物摄入,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即使症状快速缓解也需完成全程药物治疗,擅自停药易导致细菌耐药或转为慢性感染。反复发作或伴有发热、腰痛者,需及时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排除肾盂肾炎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