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梗阻可能是由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尿路狭窄、肿瘤以及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尿液排出受阻,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尿路结石
尿路结石是常见的梗阻原因,结石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内形成后,可能随尿液移动并卡在狭窄部位。例如,输尿管结石会直接堵塞管腔,引起肾积水,患者常伴有腰腹部绞痛、血尿等症状。治疗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排石颗粒、双氯芬酸钠栓、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药物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
2、前列腺增生
中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时,腺体体积增大可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甚至尿潴留。长期梗阻可能引发膀胱逼尿肌代偿性肥厚,严重时损伤肾功能。临床常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手术切除部分腺体。
3、尿路狭窄
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外伤、感染引起的尿道瘢痕挛缩,会导致尿道管腔变窄。例如,反复尿路感染可能造成尿道黏膜纤维化,患者表现为排尿费力、尿滴沥。轻度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术改善,严重者需手术重建尿路。
4、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可能通过直接侵犯或压迫尿路引发梗阻。肿瘤组织阻塞输尿管口时,可能引起单侧或双侧肾积水,伴随无痛性肉眼血尿、消瘦等症状。确诊后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手术切除、放化疗等治疗方案。
5、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疾病可能影响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的协调性,导致排尿障碍。例如,逼尿肌无力会造成尿液潴留,而括约肌痉挛则会引起排尿困难。治疗需针对原发病,配合导尿、使用盐酸奥昔布宁片等药物调节膀胱功能。
若出现排尿困难、腰痛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泌尿外科,通过超声、尿流动力学检查等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