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黄通常需要做尿常规检查、血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项目,具体需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选择。尿黄可能与饮水过少、饮食因素等生理原因有关,也可能提示存在肝胆疾病或泌尿系统疾病等病理性因素。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是初步筛查尿黄原因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胆原等指标,可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血尿或肝胆异常。若尿胆原升高,可能提示肝胆疾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若发现细菌或白细胞增多,则需考虑泌尿系统感染。
2、血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和肾功能检查是明确病因的重要手段。肝功能异常时,血液中的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会升高,常见于肝炎、胆道梗阻等疾病;肾功能异常则可能伴随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脏代谢功能受损。血液检查还可排查溶血性疾病引起的尿胆红素增加。
3、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或CT扫描适用于疑似肝胆或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的情况。肝胆超声可发现胆囊结石、肝内胆管扩张等异常;泌尿系统超声能检测肾脏结石、肿瘤或尿路梗阻等问题。对于复杂病例,可能需进一步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或膀胱镜检查。
若尿黄持续存在或伴随皮肤发黄、腹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到泌尿外科或肝胆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初步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增加粪便检查、肝炎病毒筛查等专项检测。检查前需避免服用维生素B₂等可能影响尿液颜色的药物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