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结石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多喝水、调整饮食结构、定期复查、控制体重以及遵医嘱用药等,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若存在代谢异常或泌尿系统疾病,应及时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
1、多喝水
每日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是预防膀胱结石的关键措施。成年人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ml,可增加尿量并稀释尿液中的矿物质浓度,从而减少草酸钙、尿酸等结晶析出的可能性。尤其在高温环境或剧烈运动后,需额外补充水分,避免尿液过度浓缩。
2、调整饮食结构
高盐、高蛋白、高草酸饮食易诱发结石形成。日常需减少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限制菠菜、竹笋等富含草酸的食物,避免过量饮用浓茶和咖啡。建议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量,其所含的枸橼酸能抑制结石形成,同时补充适量维生素B6和镁元素。
3、定期复查
既往有结石病史者,应每半年至一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或尿常规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微小结石,尿液化验能监测尿酸、钙、磷等代谢指标。若发现尿pH值异常或结晶尿,需及时干预。
4、控制体重
肥胖人群的尿酸代谢异常风险较高,需通过合理膳食和规律运动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推荐每周进行5次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有助于改善代谢状态。
5、遵医嘱用药
感染性结石患者需按疗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控制尿路感染。尿酸结石患者可长期服用枸橼酸钾颗粒碱化尿液,高钙尿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氢氯噻嗪片。中成药如金钱草颗粒、排石颗粒等需经中医辨证后使用。
日常还需注意避免憋尿,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夜间排尿1~2次以排空膀胱。若出现排尿疼痛、血尿或尿流中断等症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存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等基础疾病者,需同步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