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通常伴随小便灼热感。由于膀胱黏膜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可能刺激尿道和膀胱颈部,导致排尿时出现灼热、刺痛等不适。但具体症状因人而异,需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1、感染性刺激
膀胱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体释放毒素并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局部充血、水肿,排尿时尿液经过炎症区域可产生明显的灼烧感。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尿液浑浊或异味。
2、伴随症状
除小便灼热外,膀胱炎常出现尿频(每日排尿超过8次)、尿急(憋尿困难)、下腹部胀痛等症状。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血尿或发热,此时灼热感可能加剧。但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因神经敏感性下降,症状可能较轻。
3、非典型情况
少数情况下,长期使用导尿管或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发生慢性膀胱炎,灼热感可能呈间歇性出现。若患者同时存在泌尿系结石或前列腺增生,症状可能被原发疾病掩盖,需通过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
出现排尿灼热感应及时就诊泌尿科,完善尿液分析和细菌培养。治疗期间需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ml以上,避免憋尿及摄入辛辣食物。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不可自行停药以免转为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