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的病因判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尿液反流、免疫功能异常等,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调整生活方式等。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常见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等症状。通过前列腺液培养或尿液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多西环素片等,疗程通常为2~4周。
2、尿液反流
尿液逆流入前列腺导管可能引发化学性炎症,导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尿动力学检查或膀胱镜可辅助诊断。治疗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特拉唑嗪片等,有助于松弛前列腺及膀胱颈肌肉,改善排尿功能。
3、免疫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可能参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患者常伴有会阴部胀痛、骨盆区域不适。需结合病史排除其他病因,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缓解疼痛,必要时联合中药调理。
4、物理治疗
对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温水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前列腺按摩有助于引流炎性分泌物,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此外,微波、射频等物理疗法可能改善局部代谢。
5、手术治疗
极少数合并前列腺增生、反复尿潴留的患者,可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该术式可解除尿路梗阻,但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术后需配合抗感染治疗。
若出现排尿异常或骨盆疼痛症状,建议尽早就诊泌尿外科,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超声等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避免久坐、饮酒及辛辣饮食,保持规律性生活有助于前列腺液排泄。抗生素使用需足疗程,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病情迁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