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祛除体内湿气的原理是什么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祛除体内湿气的原理主要基于整体调理和恢复脏腑功能,通过健脾益气、利水渗湿、温阳化湿等方法促进水液代谢,改善湿邪内蕴的状态。其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需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施治。

1、健脾益气

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失运则水湿停滞。中医常用白术、茯苓、党参等药材增强脾脏运化功能,促进体内多余水分的吸收与输布,从根源减少湿气生成。例如茯苓既能健脾又可利湿,通过恢复中焦气机改善湿浊内生。

2、利水渗湿

通过淡渗利湿药物直接促进水湿排出,如泽泻、薏苡仁、赤小豆等可增加小便排泄量,加速湿邪从下焦排出。这类药材多归膀胱经,通过调节三焦水道通畅度,使滞留组织间隙的水湿得以疏泄。

3、温阳化湿

针对寒湿困阻的情况,采用附子、干姜、桂枝等温阳药物,通过提升阳气促进气化功能。阳气充足可使津液正常蒸腾气化,避免水湿停聚形成痰饮,尤其适用于四肢沉重、舌苔白腻的寒湿证型。

4、理气化湿

气行则水行,运用陈皮、厚朴、砂仁等理气药材,改善气机郁滞导致的水湿不化。这类药物通过疏畅三焦气机,增强水液代谢动力,尤其适合伴有脘腹胀满的湿阻气滞证。

需注意湿气成因复杂,常与热、寒、痰等邪气夹杂。临床需结合舌脉辨证,配合饮食调节(如少食肥甘厚味)、适度运动(八段锦、太极拳)等综合干预。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祛湿方剂损伤正气。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