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失眠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苯二氮䓬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药、中成药以及抗组胺药等药物进行治疗。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基础疾病、失眠类型及药物耐受性综合评估。
1、非苯二氮䓬类药物
如右佐匹克隆片、唑吡坦片等,通过选择性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复合物,缩短入睡潜伏期,适合短期治疗入睡困难型失眠。老年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肌松作用可能增加跌倒风险,建议从最低有效剂量起始。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如阿戈美拉汀片、雷美替胺片等,可模拟内源性褪黑素调节昼夜节律,适用于昼夜节律紊乱型失眠。此类药物对认知功能影响较小,但肝功能异常患者需慎用。
3、抗抑郁药
如曲唑酮片、米氮平片等低剂量三环类药物,通过拮抗5-羟色胺受体改善睡眠连续性,适用于合并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失眠患者。需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监测。
4、中成药
如乌灵胶囊、甜梦口服液等,通过补肾宁心、疏肝解郁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发挥作用。使用前需经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5、低剂量抗组胺药
如多塞平片(3-6mg)等,通过阻断H1受体产生镇静作用,适合短期缓解轻度失眠症状。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认知功能下降及代谢异常。
老年患者用药需遵循个体化原则,优先选择半衰期短、药物相互作用少的品种。建议配合认知行为治疗、睡眠环境优化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治疗期间应定期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依赖药物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