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要药物与运动相互配合,通常需结合饮食控制、血糖监测及定期复诊等多方面管理。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调整、血糖监测以及定期复诊等,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
1、药物治疗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例如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或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种类选择取决于患者胰岛功能、血糖水平及并发症情况,1型糖尿病通常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能联合口服药物。用药期间需规律服用,避免漏服或自行调整剂量。
2、运动治疗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配合每周2次抗阻训练。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血糖>16.7mmol/L或存在急性并发症时应暂停运动。
3、饮食调整
需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比50%-60%,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建议采用三餐两点制,每餐搭配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如燕麦、鸡胸肉和绿叶蔬菜,避免高糖高脂饮食。
4、血糖监测
使用血糖仪每日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波动曲线。佩戴动态血糖监测设备者可观察血糖趋势,尤其注意运动前后、饮食变化时的血糖值,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5、定期复诊
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每年进行眼底、尿微量白蛋白等并发症筛查。出现血糖持续超标、反复低血糖或体重骤降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药物治疗不可随意停用或增量,运动需循序渐进。建议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定期接受糖尿病教育,学习胰岛素注射技巧和足部护理知识,通过综合管理实现血糖长期稳定。